CIM论文 │ 汉阳区:CIM平台让城市更“聪明”

首页    CIM论文    CIM论文 │ 汉阳区:CIM平台让城市更“聪明”

来源丨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23(07)

发布丨 CIM小编


本文字数:3526

图片:2张

阅读时间:4分钟

 
汉阳区:CIM平台让城市更“聪明”
 

武汉市汉阳区建设局 武汉汇科智创科技有限公司

 

汉阳区建设局遵循“统筹规划、小步快跑、重点突破、稳步推进”的建设原则,贯彻“数据全融合、业务全协同、过程全监管、场景全覆盖”的建设理念,以建管为切入口,构建“123N”框架的城建领域CIM平台(即“一个CIM基础平台”+“2大运营终端”+“3类规范体系”+“N种CIM+智慧应用”),大力推动城市“规、设、建、管”全流程智慧化发展,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在“促稳定”“惠民生”“提质量”“保安全”等领域作用,有力提升全区城建领域数字化能力和智慧化管理水平,构建起“智慧住建”应用体系新格局、新模式。

 
打造一个CIM基础平台
 
 
(一)整合数据资产,夯实数据底座
 

通过整合、规范、扩展汉阳区地上地下、室内室外、历史现状未来等多维、多尺度信息模型数据和城市感知数据,初步建起汉阳区智慧城市“一张图”框架,夯实CIM基础平台数据底座能力,提供全面覆盖、内容完整、准确权威、动态鲜活的数据资源支撑,有效推进汉阳区数字化智慧城市管理探索实践。

迄今为止,汉阳区已梳理出CIM基础平台数据建设现状清单表,并据此开展数据采集整合工作。一方面由测绘团队开展数据采集建模工作,完成汉阳区全区范围内的遥感影像采集、钟家村古城片区高精度三维倾斜摄影等数据的采集与建模,形成全区0.5米精度卫星影像、倾斜摄影,2平方公里现状精模,2.98平方公里城市规划模型、BIM管线模型,7万平方米室内场景精细模型,30万平方米工程项目BIM模型等成果。另一方面积极与各委办局沟通,获取更多的六大类数据,成功接入汉阳区行政区划、用地规划、交通路网规划、地名地址等多类数据,初步建起六大类约800G的CIM基础数据资源库。

 

 

 
 
(二)统筹物联设备,建立感知体系
 

结合数字时代超大城市治理理念与汉阳区现状特色,完善全区物联网采集中“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城市感知数据,将城市的“眼、耳、鼻”结合起来,构建底数清晰、全域覆盖、泛在感知、数据共享、全面治理、智慧共用的物联感知体系,打通城市管理中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及“孤岛”状态,形成高效的协同配合,提升全区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

目前,汉阳区CIM基础平台已统筹接入城市运行监测、建筑监测、气象监测、生态环境监测等200余个物联监测设备,汉阳区智慧城市物联感知体系初具雏形。

 
 
(三)构建分析体系,提供能力支撑
 

构建全方面三维支撑能力,支持城市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等方案模拟与发展推演,实现人口空间、公共设施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治理服务等分析,将城市治理提升到精细化水平。

基于“GIS+高渲染”双引擎,汉阳区CIM基础平台已完成通视分析、可视域分析、天际线分析、淹没分析、日照分析、天气模拟等10余种三维空间分析能力搭建,具备建筑单体到社区和城市的模拟仿真能力,能为CIM+智慧应用场景建设提供良好的分析应用能力支撑。

构建两大运营终端

设立政务资源异地扩展、指挥调度中心2大运营终端,一方面,为上层应用提供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网络资源,为感知终端设备提供更快的服务响应、更高的信息处理效率,满足实时业务、应用智能、安全与隐私保护等应用需求;另一方面实现全区范围内特别重大事件的指挥与联动,为领导科学有效应对事件提供强有力数据支撑服务,切实提高事件处置能力。

建设三类规范体系

结合先进城市建设经验,深入分析CIM的发展背景和现状,总结梳理城市信息模型规范体系,制定CIM数据规范、工程建设项目规范、CIM+应用指南3类规范体系,规范CIM基础平台的功能和数据技术内容、数据的共享交换机制、信息安全及运维管理等内容,保障数据接入、平台建设、运行维护等各个环节的有效衔接和顺利实施,以标准化工作促进汉阳区CIM基础平台建设逐步走向科学化、合理化和实用化。

 

 

建设三类规范体系
 
 
(一)CIM+数字建管,强化工程监管效能
 

CIM+数字建管场景结合汉阳区“工地革命”中搭建的汉阳区数字工地平台建设成果,融合汉阳市政建设大厦、中南科研设计中心等重点建筑工地BIM模型、IoT物联网感知设备等数据成果,初步建起从规划、设计、施工、竣工到运营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管控场景,形成从二维到三维的全视角工程项目监管模式。

基于项目一张图,汉阳区城市建设情况尽收眼底,各类项目空间分布清晰可查,项目施工进度、星级排名、指标预警等多维度核心信息综合研判,有效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宏观掌控能力。

 
 
(二)CIM+数字管网,赋能城市规划建设
 

项目团队基于BIM等多种建模技术构建城市地下管网3D模型,形成三维可视化的地下管网布局图,清晰掌握地下管线分布、走向与类型,避免施工导致地下管线挖断等安全事故。同时以控制地下管网安全运营风险为目的,整合地下管网安装的物联监测设备(流量、水位、温度、湿度、气体等),对管网运行情况进行动态监测、预警感知、故障处理等,减少“超龄服役”、管线破损等事故隐患。

 
 
(三)CIM+示范街区,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围绕社会治理各类应用需求,构建CIM+示范街区,汇聚、分析街区中各类设施感知数据,打造基于城市基础设施运行数据分析和应用的城市管理新模式,实时感知、预警街区运行态势、治理情况、服务状态,解决城市精细化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提升街区服务能力,推进形成平安、秩序、绿色、便捷、温暖、活力的智慧街区。

 
 
(四)CIM+城市体检,全面服务城市运维
 

聚焦城市健康评估,从生态宜居、健康舒适、安全韧性等维度,梳理构建城市健康评价体系,通过CIM基础平台动态获取城市体检所需数据,结合大数据分析和市民满意度调查,综合研判当前城市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城市健康精准“号脉”,支撑城市的智慧化规划和精细化管理,推进“城市病”诊治走向精准施策。

 
 
(五)CIM+数字房管,改善物业服务质量
 

围绕房屋管理、物业服务等多个方面,整合了汉阳区约200个红色物业小区数据。以IOT和BIM可视化跟踪小区运行状态,实现小区空气质量、车辆人员进出、小区安防等的动态管理,对于基础设施损坏、楼道堆积杂物、垃圾桶溢出等问题,以投诉工单、维修工单形势全程跟踪与监督,做到迅速处理、责任到人,大大提升社区管理与服务效率。

 
 
(六)CIM+数字城管,提升设施运管能力
 

聚焦城市管理困境,依托CIM平台构建城市基础设施、部件模型,关联城管作业人员、车辆、设施、事件等感知数据,通过三维可视化的方式动态监测市政设施运行情况,实现设施问题的及时发现、快速响应、协同联动、科学考评,提升设施运行效率和安全性能。一方面,基于设施、部件模型可快速定位破损位置,及时调度人员前往现场抢修,避免伤亡事故;另一方面结合设施、部件基本信息及历史维修养护记录,动态分析是否有超龄服役情况,提前更换,保障设施部件安全平稳运行。

 
 
(七)CIM+数字水务,保障居民安全出行
 

以水体水系为脉络,串联地表景观、道路、建筑物、水厂、二供泵房、地下三维管网的多尺度全要素水务信息模型资产,汇聚水位、水质、雨量等感知数据,将实景模型与IOT设备模型相结合,动态监测隧道、涵洞、历史内涝点等积水情况,及时预警,事件位置、现场状况一目了然,帮助主管

部门及时准确调度处置,避免积水造成的居民出行不便、交通拥堵、伤亡事故,整体提升管理部门的水务异常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八)CIM+数字园林,打造生态宜居环境
 

着眼于园林资产管理诉求,依托CIM底座摸清园林绿化家底,动态监测古树名木生长环境、生长状态,帮助养护人员科学合理判断施肥时间、施肥量、施肥位置,自动联动喷灌设备定时定量浇水,及时诊治病害植被,降低养护工作量,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助力园林智慧化养护。

项目亮点
 
 
(一)“GIS+UE”双引擎融合,虚实世界精准匹配
 

项目提出三维GIS与UE游戏引擎的跨界融合,实现传统三维GIS分析工具与UE平台的底层互通,做到GIS数据在虚幻引擎中准确、真实、快速地还原,实现真实世界数据与数字孪生世界的虚实配准。同时结合双引擎下的丰富三维分析能力,对真实直接运行情况的模拟仿真,准确掌握城市运行健康程度,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二)以城市建管为核心,建起CIM场景数据链
 

项目将CIM+智慧建管与CIM+智慧应用高度融合,从城建规划到设计、建造、管理,形成正向循环的场景链条,为城市更新提供全流程管控抓手,持续产生海量数据,保持CIM基础平台数据活力。此外,数据同步上传至国家和省市级的行业监管系统,提升数据复用性和信息及时性,助力城市级的运营管控。

 
 
(三)打造城市体检微场景,助力城市道路长远规划
 

在城市级体检维度下,项目以市政基础设施管养为切入点,凸显城市体检“动态”特征,整合道路管养平台,实时接收和分析道路空洞、裂缝等病害事件,对症下药进行快速修复,构建动态诊断、动态治疗的微循环。同时,建立市政道路病历本,智慧评估道路设施健康度,为城市道路的长远规划提供助力。

 

 

2023年10月15日 11:47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