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M论文 │ 城市信息模型(CIM)标准体系建设探索与思考

首页    CIM论文    CIM论文 │ 城市信息模型(CIM)标准体系建设探索与思考

来源丨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2, (4)

发布丨 CIM小编


本文字数:4240

阅读时间:4分钟

 

 
城市信息模型(CIM)标准体系建设探索与思考
 

樊静静,张永刚,尚治宇

(中外建设信息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文章通过总结梳理城市信息模型(CIM)标准体系,深入分析了CIM的发展背景和现状,有目的性地提出了CIM平台建设标准体系的重点内容和建议,以及下一阶段急需制定的重点标准清单,对于支撑“一张蓝图、项目符合性审查,以及建筑信息模型数据的规划建设管理综合体”提供重要的技术参考。

【关键词】城市信息模型;标准体系;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9;TU984

DOI:10.13655/j.cnki.ibci.2022.04.002

 
1、引 言

城市信息模型(CIM)广泛融合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具有协同性强、模拟效果好、要素信息表达精细等特点,在推动城市治理和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自2018年开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CIM试点建设,全面推进CIM平台建设,旨在夯实CIM平台数据基础,打造智慧城市的基础平台,形成城市三维空间数据底板,推CIM技术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及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助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提升城市空间治理的精细化水平。

 
2、CIM发展背景
 
 

2.1概念

 

城市信息模型平台(CIM)是在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基础上,建立建筑物、基础设施等三维数字模型,表达和管理城市三维空间的基础平台,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行工作的基础性操作平台,是智慧城市的基础性、关键性和实体性信息基础设施。CIM以三维的城市空间地理信息为基础,叠加城市建筑、地上地下设施的BIM信息以及城市物联网信息,构建起三维数字空间的城市信息模型,是实现数字孪生城市的基础和关键。

 
 

2.2相关政策

 

2018年3月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向广州市政府和厦门市政府下发了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开展运用BIM系统进行工程建设项目报建并与“多规合一”管理平台衔接试点工作的函(建规函[2018]32号),要求通过改造BIM系统进行工程建设项目电子化报建,提高项目报建审批数字化和信息化水平,并将改造成的BIM报建系统与“多规合一”管理平台衔接。

 

2018年11月1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向北京市人民政府、南京市人民政府、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下发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开展运用建筑信息模型系统进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查审批和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建设试点工作的函(建城函[2018]222号),要求2019年底前完成运用BIM系统实现工程建设项目电子化审查审批、探索建设CIM平台、统一技术标准、加强制度建设等试点任务。

 

2020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建科[2020]59号),明确了CIM基础平台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平台定位、平台功能、数据和标准要求、CIM+应用方向、保障机制等。

 

2020年9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CIM的第一本技术性文件《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技术导则》(建办科〔2020〕45号),明确了CIM基础平台的技术要求,有效指导各地规范开展CIM基础平台建设工作,推动城市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21年6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依据“低门槛、广覆盖、高兼容”原则,对CIM基础平台技术导则进行修订完善,发布了《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技术导则》(修订版)。

 

2022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技术标准》(标准号CJJ/T315-2022)的公告,首本CIM行业标准颁布。

 
 

2.3试点推进情况

 

CIM发展的过程中,为了落实CIM实践应用、推进BIM智能化报建审批和CIM平台落地,2018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选取广州、南京、厦门、雄安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为五个试点城市,率先开展“运用建筑信息模型(BIM)进行工程项目审查审批和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设”工作,要求结合地方的工程建设审批、国土空间规划、城市治理等业务,探索CIM应用的价值,从实践中收获CIM理论经验。

 

广州市作为CIM平台建设试点城市之一,从广州市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建设需求出发,发挥广州车企自身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确定城市智慧汽车基础设施和机制建试点区域和试点方案,着力推动智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集聚智慧城市产业在广州落地发展。积极推动构建CIM平台建设,形成部、省、市三级CIM平台建设框架体系,大力推进CIM平台技术标准体系,为全国CIM平台建设提供“广州经验”。

 

南京市将BIM和CIM试点工作作为提高城市建设、规划和管理的抓手,开展了BIM规划报建和CIM基础平台的前期技术验证,厘清了试点工作的技术思路和方向,初步形成了BIM建筑规划报建软件和CIM平台两个原型系统。远期将围绕“能上手早推广、精简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能”探索审批智能化道路,完成试点地区和行业的BIM电子化报建;以“多规合一”信息平台为基础,通过各类覆盖地上、地表、地下现状和规划数据的集成,构建全域全空间、三维可视化、附带丰富属性信息的CIM平台,实现智能化审查审批,探索建设智慧城市基础性平台。

 

厦门市将通过完善BIM应用标准体系,扩大BIM报建应用试点,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BIM报建,实现自主审图信息化、现代化,促进工程建设项目快速落地。同时制定CIM标准和配套政策,扩大CIM平台建设优势,强化试点片区示范作用,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厦门经验”,提升城市空间治理能力。

 

雄安新区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规划建设管理的“数字共享、全民共创、全局联动”,提出“孪生城市”概念,即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其中核心是对智慧基础设施的建设、全域化智能环境系统建设,以及数据资产管理体系的建设。

 

北京副中心初步建立了全市“一库三图”城市空间大数据框架体系,夯实了CIM基础平台基础底板数据。一库,全市统一的空间与自然资源数据库;三图,“规划一张图”、“审批一张图”和“现状一张图”。其中,“规划一张图”已整合包括新版城市总体规划、04版城市总体规划、新城控规和专项规划等100多层规划编制成果数据。“审批一张图”已整合汇聚历年规划审批、土地审批的项目地块信息,推进构建涵盖地块控规、用地审批、多规合一、规划许可、施工图审查、批后监管与全过程监督、竣工验收、不动产登记全过程闭环的审批一张图新体系;“现状一张图”通过“一基三普一调”和军民合作等专项工作,形成“地上地下覆盖、二维三维联动”的现状一张图,二维地理信息数据已形成完备层次体系并覆盖全域。

 
3、CIM标准体系编制必要性
 
 

3.1编制意义

 

标准体系是规划标准制订与实施、开展标准化活动、切实发挥标准作用的依据。通过总结梳理城市信息模型(CIM)标准体系,以及下一阶段急需制定的重点标准清单,为CIM平台建设提供依据。

 

①通过标准化工作支撑正在开展的城市级CIM平台建设,涉及CIM基础数据库、CIM基础平台、智慧城市一体化运营中心、基于审批制度改革的辅助系统和基于CIM的统一业务办理平台等方面。

 

②通过标准体系的研制,梳理、归纳已经开展的涉及BIM、CIM在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施工、验收,以及城市综合管理方面的标准,使正在开展的相关标准明确定位、重点突出,形成一整套协调、互补的BIM、CIM技术标准。

 

③结合正在开展的国家级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建设工作,以及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研制工作,提出标准体系中技术领先的部分,经过实践检验的重点标准,为行业发展提供标准支撑。

 

④结合国内正在开展的CIM平台建设试点工作,紧跟技术发展趋势,深入了解国家、省、市三级城市信息模型平台的建设需求,保障标准体系具有科学性、可扩展性和可实施性,全国的CIM平台建设提供指导和参考。

 
 

3.2编制原则

 

CIM标准体系的构建与确定要按照《标准体系构建原则和要求》(GB/T13016-2018)中的规定,兼顾与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相互衔接,注重体现标准体系的科学性和结构化,充分展现行业特色。

 

目标明确——从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应用的角度出发,建立科学、合理、可行的CIM标准体系,指导全国CIM平台的建设。

 

全面成套——通过建立标准体系表展示各类标准的编制情况及编制建议,对各层级的标准进行清晰归类,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结构适当——兼顾与现行BIM相关标准的衔接与互补,标准体系分类科学、层次清晰、结构合理,具有灵活的可扩展性。

 

划分清楚——城市信息模型(CIM)标准体系内各项标准要按照内容划分清楚,相互协调、统一,便于管理。

 
4、城市信息模型(CIM)标准体系研究

1)强化重点标准编制

以解决CIM平台建设中突出问题,引导CIM技术应用,保障城市CIM平台建设有序推进,依据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编制及应用实施,做好重点标准的编制工作。

 

2)积极推进标准试点和示范创建

通过产学研合作,推进信息化标准的试点、示范建设工作,总结试点城市CIM平台建设运行的成功做法,推广先进经验,持续开展CIM标准试点、示范创建工作,发挥试点、示范单位的辐射带动作用。

 

3)定期组织标准宣贯培训

通过多种形式及时宣传报道CIM平台相关工作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加强舆论引导,增进社会公众对CIM平台的认识和支持。

 

4)建立标准实施反馈机制

建立多部门联动的沟通反馈机制,加强与城市规划、城市防灾、城市安全、城市管理、城市交通等部门的统筹协调,及时了解各部门在CIM平台建设过程中的标准需求及反馈,构建标准研制、宣贯、实施、反馈闭环,有效促进标准制定和实施的良性循环。

 

5)注重标准化人才培养

标准化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是决定标准化工作水平的根本条件,通过CIM平台建设试点工作,培养一批懂专业、熟悉标准工作的人才,逐步完善专业化标准人才培养机制,以适应CIM技术应用及发展需要。

 
5、城市信息模型(CIM)急需编制的标

合目前城市信息模型(CIM)建设发展现状及需求,提出下一阶段急需制定的重点标准清单,具体如下:《城市信息模型(CIM)统一标准》《城市信息模型(CIM)数据标准》《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技术标准》《城市信息模型(CIM)建模与轻量化规范》《城市信息模型(CIM)规划报建汇交标准》《城市信息模型(CIM)施工审查汇交标准》《城市信息模型(CIM)验收备案汇交标准》《城市信息模型(CIM)分级分类数据标准》《城市信息模型(CIM)三维数据标准》。

 

6、结语

CIM未来发展趋势是广阔且光明的,但不可否认是,目前阶段的CIM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技术尚未成熟,其标准规范和规章制度也尚未建立健全,需要“边研究、边论证、边实施”,建立从认知到实践,从实践到认知的良好循环。通过总结梳理城市信息模型(CIM)标准体系,深入分析了CIM的发展背景和现状,有目的性地提出了CIM平台建设标准体系的重点内容和建议,以及下一阶段急需制定的重点标准清单,对于支撑“一张蓝图、项目符合性审查,以及建筑信息模型数据的规划建设管理综合体”提供重要技术参考。

 

2022年9月12日 13:24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