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自然资源局发布《二〇二二年工作计划》!加快智慧城市及CIM平台建设

首页    CIM政策法规    东莞市自然资源局发布《二〇二二年工作计划》!加快智慧城市及CIM平台建设

来源丨东莞市自然资源局

发布丨CIM小编


本文字数:6729

阅读时间:8分钟

 

导读:

2022年4月25号,东莞市自然资源局发布了《二〇二二年工作计划》。

其中,第五条强化“双轴绿链”带动,深耕一心两轴三片区建设中提出加快中心公园南部一期景观工程、北部学校和商务区智慧城市及CIM平台建设。

 

 

二〇二二年工作计划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东莞迈入“双万”新起点的开局之年。今年全市自然资源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书记关于自然资源管理的重要论述以及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自然资源厅的部署要求,紧扣“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坚持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并重,不断提高自然资源保护水平和利用效率,争当“双高”示范省建设“排头兵”,为我市在“双万”新起点上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强的自然资源保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坚持践行新发展理念,全面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立足东莞迈入“双万”新起点,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全方位强化资源要素保障。一是扎实做好土地资源供给。“争”“挣”“腾”并举落实用地指标,制定用地指标配置方案,合理制定规模具体分配思路及方案,全面有序做好各类型项目用地指标保障和用地报批工作。制定相关配套政策,稳妥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二是强化产业空间资源保障。全力做好市级统筹产业连片单元的规划支撑和资源保障。完善“标准地”控制指标体系和标准,严格落实新供产业类项目用地30%以上实行“标准地”供应要求。强化产业基地空间资源统筹管控,完成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国土空间专项规划技术审查及首开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开展工业保护线实施评估,绘制产业空间地图,研究低效项目用地退出机制。建立产业社区标准,助推村镇工业园产业社区化。三是提高重大项目服务水平。建立用地报批组卷质量评分和通报制度,加快报批速度。持续跟进落实重大项目诉求分类化解机制,集中协调解决一批用地问题。完善快速落地服务常态机制,做好重大项目全流程服务保障。完善用地指标配置项目效益评估机制,重点做好重大项目效益监管工作。建立重大建设项目未报批、批而未供工作台账,督促一批重大项目尽快推动。四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稳步推进点状供地工作。全面保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建立东莞市村庄规划编制管理体系,推进一批村庄规划编制。划定乡村风貌范围线,强化具有东莞乡村特色,体现东莞文化、历史、自然环境等特征区域的风貌管控。

  二、优化开发保护格局,加快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加快建立“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为东莞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规划引领。一是高质量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划实划好“三区三线”,完成市、镇两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启动空间留白、规模动态管理等的政策研究,形成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的1+N配套政策体系。启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管理单元划定,搭建总规管理单元空间协同平台,建立空间协同机制。二是建立健全空间规划体系。协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持续推进市政领域“五个一”专项规划体系构建。继续深化完善线性廊道空间发展研究和滨水空间管控策略研究。构建地下空间资源评估体系、地下空间规划管控体系与用途管制机制。在国土空间规划公服设施专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医疗卫生与教育设施评估体系。三是强化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管理。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善控规层面的规划传导机制。开展镇街密度分区规划,制定镇街五级密度分区图。开展已批控规评估工作,制定控规修编计划,推动一批控规修编。持续推进“走访+约谈”,构建诚信管理体系。四是着力提高城市规划设计水平。推广重点项目方案比选制度,提高重点项目设计和建设水准。成立市级设计咨询委员会,借助专业力量加强城市设计、重点项目设计方案等的技术审查。统一城市设计成果数字化入库标准,并整合到市自然资源“一张图”系统,加强规划数据的联动管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示范地段作为试点,建立全市试点建设项目清单,开展城市设计编制。

  三、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自然资源高水平保护

  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严格落实“双高示范省”高水平保护要求。一是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控制线。制定耕地保护集聚区全市划定方案,制定耕地保护集聚区管理办法,全面实施耕地保护集聚区建设。建立耕地与一般农地转换计划、规则、流程等进出平衡管理机制,严格控制非农建设项目占用耕地。加强耕地卫片动态监测制度建设。健全全市耕地(水田)储备指标统筹调配使用机制。二是全链条强化资源执法监察。抓早抓实土地卫片执法,推动新增违法用地面积继续下降。严格临时用地管理,实行临时用地全流程跟踪管理。将依法用地作为重大项目提前告知重要内容,严格遏制重大项目“程序性违法”问题。加强与公检法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推动“裁执分离”案件顺利执行。三是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制定行动方案,开展我市存量违法用地问题专项整治。持续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违法用地整治,选派专人督办项目组卷报批。强化日常巡查执法工作,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遏制农村新增乱占耕地建房行为。定期开展“回头看”,严控新增问题,严防“死灰复燃”。按照省的部署要求,开展打击非法采矿专项行动。深入推进自然资源领域整治行动,加大涉黑恶线索摸排力度,整治自然资源领域行业乱象和突出问题。四是全方位推进生态统一修复。编制实施《东莞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明晰我市未来十五年生态修复路径。完成塘厦、洪梅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推进“矿地统筹”“市场化治理”等生态修复模式。启动建筑石料专项规划区调研评估。建立健全矿山石场监管机制,摸清全市仍需治理矿山石场底数,完成矿山石场复绿治理年度任务。推进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细化资源管控底线负面清单,加强重大项目选址准入审查。五是加强海洋资源保护利用。编制海岸带规划,分区分段明确海岸线陆海发展定位,分类明确管控措施。编制海岸线价值评估报告,抓好用海项目海岸线占补平衡落实。精准服务项目用海,做好重大项目用海保障。推进低效码头陆海资源盘活利用。妥善做好历史围填海项目分类处置,加强新旧海岸线历史问题的分类处置。加强海洋经济运行分析研究,强化海洋经济发展战略谋划,推动深圳、南沙海洋产业与东莞高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对接,推进我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抓好2021年海洋督察整改落实,做好用海疑点疑区核查整改。制定海域海岛专题地图,强化用海档案管理,为用海管理提供服务支撑。

  四、聚焦“拓空间”提质增效,推动自然资源高效率利用

  紧扣“双高示范省”高效率利用要求,进一步拓展优化发展空间。一是提升“三旧”改造水平。全力推进“头雁计划”取得实效,推动“工改工”三年行动计划圆满收官。坚持“留改拆”并举,完成城市更新(“三旧”改造)专项规划成果编制。建立政府统筹的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政策机制。完善出台“工改工”政策指引及工作细则,不断优化“工改工”工作流程。二是强化土地收储整备。编制土地储备计划,推动全市收储土地1万亩以上。制定全市统一的分片区、分类型的土地整备补偿指导标准。制定各储备地块的盘活利用方案,重点推进水濂山地块和寮步交通学校地块的规划研究。三是推动存量资源高效利用。完成省下达的闲置土地和批而未供处置任务。持续推动“拆旧建新”等制度落地,加快推动容差审批、批前公示等“微改革”各项措施实施。完善产业用地二级市场监管政策。研究推进2022年标定地价与“三旧”改造区片价成果结合。

  五、强化“双轴绿链”带动,深耕一心两轴三片区建设

  按照现代化湾区都市标准,加快推动中心城区“一心两轴三片区”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品质。一是推进行政文化中心区提升。启动鸿福路滨江体育公园至市篮球中心全线沿线街道空间设计工作。推动海德1号广场、市图书馆至康帝酒店建筑退缩带等商业休闲带建设项目启动建设前期工作。完成广发南储备土地出让挂网准备工作。二是推进“两轴三节点”地区提升。强化双轴带动作用,加快推进黄旗广场品质提升、市民服务中心三期、国金中心地块、黄旗一号地块等一批重点地块开发建设前期工作。推进中心区核心地段立体慢行系统建设,完成2号桥主体工程、3A号桥建设。推进第一国际商圈及周边道路品质提升、海德集团地块城市公共空间功能与环境提升工程建设。三是推进东莞国际商务区建设。完成商务区首开区第四批土地出让挂网准备工作。加快中心公园南部一期景观工程、北部学校和商务区智慧城市及CIM平台建设基本完成12条市政道路及相应综合管廊建设,新基河示范段建成呈现,宏图路线性公园全部建成。推动完成香港中心项目概念方案设计,启动香港中心基坑工程建设。加快一号基坑地下空间、华润置地中心、招商局中心项目建设。五是推进“三江六岸”片区建设。完成三江六岸片区生态保护、文旅产业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完成滨水岸线示范段二期方案设计,推动完成主线工程建设。启动莞城骑楼街活化改造与和园项目策划设计。加快三江六岸迎宾慢行桥前期工作,启动厚街水道慢行桥项目建设。六是推进黄旗南片区建设。完成黄旗南片区“1+5+3+1”系列规划、同沙西片区城市品质提升规划和东莞中心城区翡翠绿环概念规划,完成鲤鱼湖节点、黄旗南中央绿轴设计方案国际竞赛以及立新儿童公园方案设计,推动黄旗山城市公园总体规划和5项专项规划研究。启动核心区未收储用地土地整备工作,推进东城体育公园土地和同沙文旅项目首期地块出让准备工作。完成黄旗南麓香遇走廊绿道二期建设,推进立新儿童公园、横岭村新建商业综合体建设前期工作。

  六、持续推进自然资源管理改革,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立足管理效能提升,强化重点领域改革创新,加快推升自然资源管理现代化水平。一是建立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评价体系。完成2021年度国土变更调查。组织实施耕地保护集聚区利用现状监测,推动耕地保护动态监管及常态化管理。建立土地利用现状日常变更调查机制,保障国土调查成果的现势性和准确性。建设城区片区地下水资源监测站。二是夯实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基础。开展我市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完成年度重点区域的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开展土地所有权专项治理,提升集体土地所有权成果质量。强化不动产登记、“房地一体”权籍调查等数据成果的互通共享,便捷用地报批等相关业办理。完善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试点成果,配合做好我市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综合报告编制。强化档案统筹管理,推进全局档案的数字化和标准规范化。三是完善自然资源系统管理运行制度体系。完善督查工作制度,确保各项重大部署落地见效。建立综合岗位练兵机制,提高办文办会及材料拟稿水平。制定局机关后勤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明确各类别岗位安全责任。落实局机关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和专项治理工作。全面理顺市局与功能区局、镇街分局的关系,进一步简化办文和审批流程。加强保密工作,严格规范涉密文件办理流程。开展规划批后管理评估,建立全链条、全流程、标准化的规划批后管理制度。四是深化自然资源行政审批“放管服”改革。建立第三方审查机制,加强对控规方案、城市设计方案、用地报批组卷、项目规划许可、项目工程方案的技术审查。制定东莞市土地征收成片开发的市级实施细则,推动成片开发方案编报管理。建立事权评估机制,规范系统内事权动态调整程序。进一步优化规划管理全链条环节设置,推进审批流程再优化,重点强化数据成果共享应用。完善行政审批监督制度,提升行政效能。建立审批标准化示范案例,提供“零基础”报建服务。五是推动法治化规范化管理。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持续增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制定提出法律适用指引,分批清理存量政策。围绕土地法宣传,制作“普法小课”系列视频,创建自然资源普法品牌。推进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不断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和效益。持续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六是筑牢自然资源管理服务保障。紧扣“拓空间”核心工作,完善土地整备政策支撑保障,做好土地整备全链条服务。围绕城乡、产业、人口三大主题,全方位加强城市发展研究。做好规划馆展陈内容和方式更新,全面及时反映政策导向及东莞城市特色。加强自然资源状况分析,形成我市自然资源分析报告。推动档案馆项目加快建设。七是提升自然资源信息化水平。编制新一轮东莞市自然资源信息化总体规划。继续深化数据融合,完善自然资源“一张图”数据库建设。启用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强化自然资源数据的管理、共享和应用。深入落实“一网通办”要求,整合优化业务网办平台,完善审批系统功能。持续做好2022年东莞市农房等存量建筑台账更新。推进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电子证照改革,实现“无纸化”办理。

  七、紧扣高品质民生建设,持续增进资源惠民利民

  坚持宗旨意识,推动高质量资源民生建设,不断提高便民利民水平。一是保障民生和市政设施建设。全面保障新改扩建73所公办中小学及幼儿园的用地需求。开展交通市政工程详细规划,全力协助推动交通、治污、电力、轨道、供水等重点市政工作,做好用地保障服务。二是推进不动产登记进一步提速增效。在更高起点上推进全程网办和智能审核,完善、扩展全程网办业务功能。推进不动产登记业务 “跨省通办”,持续扩大通办合作城市范围。逐步推动线下所有类型登记业务“全市通办”“立等立取”“只跑一次”。继续推广“不动产+金融服务”“不动产+法院服务”等“总对总”服务系统。推进历史遗留产业类和公共配套类违法建筑补办手续政策落地实施,推动解决114个历史遗留问题项目。全面完成“房地一体”农村不动产登记的权籍调查验收工作。研究出台国有建设用地地上地下空间确权登记等政策文件。三是提升测绘地理信息服务水平。持续完善“多测合一”网办系统,完成与省测绘地理信息监管与服务平台实现数据对接,打造监管闭环。推进CORS统一服务及管理,提供标准统一、覆盖面更广的动态定位服务。建立联合审查制及成果汇交制度,对全市卫星遥感影像等空间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统筹管理。探索实景三维数据建设,发掘实景三维应用潜能。

  八、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守住各项风险底线

  落实总书记统筹发展和安全要求,把安全发展理念贯穿自然资源管理全过程。一是落细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围绕体温监测、人员登记、消毒防护、堂食餐饮等重点环节进一步精准施策,落实落细全系统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围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抓好测绘、地质勘查、规划等行业安全生产管理。二是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编制《东莞市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科学谋划“十四五”期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一步厘清与住建等部门的防治责任分工,从制度层面明确地质灾害防治责任。梳理风险普查调查成果,划定高、中、低风险区,将预警单元细化到镇街级。创新预警模式,强化隐患点信息化监测预警。三是维护自然资源领域和谐稳定。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确保重大时间节点安全稳定。扎实做好资源信访工作,主动化解信访积案,引导表达诉求依法依规。加强信息宣传,认真做好东莞自然资源杂志编撰,不断传播自然资源好故事、好政策、正能量。

  九、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夯实干事创业政治基础

  以党的二十大召开为主线,全面加强党的政治、队伍、作风建设,推动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一是突出抓牢党的政治建设。认真执行“两个维护”十项制度机制,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认真落实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积极探索学思践悟新模式,推动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引导党员干部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二是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纵深推进新一轮党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持续健全党组织建设各项制度。认真做好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选好配强各党支部班子。健全完善基层党建工作考核机制,推动党建和业务联动考核,提升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水平。积极探索党建、业务、文化相融共促发展新方法,拓展“一支部一特色”党建品牌,引导党员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三是持续抓严正风肃纪反腐。持续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和预防,落实谈心谈话制度。纵深推进三大“阳光工程”,持续发力纠治“四风”问题。进一步落实单位主要负责人领导内部审计的工作制度,形成重大事项报告机制。认真开展落实分局及事业单位任中及离任审计。开展内控风险评估,加大专项资金使用和财务管理情况检查力度。四是推动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完善干部队伍德能勤绩廉评价体系,构建单位“人才档案”。理顺编制关系,推进分局内设机构的建设。进一步做好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及离退休人员关怀。制定实施全系统业务培训计划,丰富干部培训教育方式和内容。

 

 
2022年5月5日 17:27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