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24年工作总结:全面推进CIM基础平台建设,完成基于CIM的七大领域21大类应用场景拓展
来源丨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发布丨 CIM小编
本文字数:3502
阅读时间:3分钟
2024年,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12”思路举措,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紧紧围绕拼经济稳增长、惠民生提品质、抓改革促转型、防风险保安全,谋定而动、奋力有为,推动住建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持续完善“市场+保障”住房供应体系。
一是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积极适应市场供求关系变化新形势,用好用活中央一揽子增量政策,打好“四个取消、四个降低、两个增加”政策“组合拳”。开展“好房节”、房博会、赴港房地产推介会等促销活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态势初现。2024年全市一手商品房网签面积累计1097.49万㎡、同比下降2.8%。全力防范化解房地产领域风险,用好用足金融支持政策,建立我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满足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打好保交房攻坚战,统筹推进保交楼工作,保障购房人合法权益。
二是持续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建立健全以配租型和配售型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着力满足城镇住房困难工薪群体刚性住房需求。做好公租房兜底保障,积极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出台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办法及配套政策,扎实做好人才住房相关工作。全年共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10.79万套(间)、配售型保障性住房1.02万套,发放住房租赁补贴2.19万户。
三是提升房屋物业管理水平。规范公房住宅租赁合同,盘活公有物业存量资产。持续开展物业小区治理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完成1200多个小区物业服务质量和业主满意度评价。统筹推进既有建筑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建设充电设施约7万处,充电端口约88万个,不断满足小区居民充电需求。
(二)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一是坚决打好城中村改造硬仗。构建我市城中村改造政策体系,出台实施全国首部城中村改造条例,制定《广州市旧村庄旧厂房旧城镇改造实施办法》,印发《广州市关于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快城中村改造的若干措施》,着力解决难点堵点问题。出台《广州市城市体检工作规定》,开展城中村专项体检。加快项目推进,成功申报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项目52个、授信金额4096亿元。有序推进四大重点片区改造,罗冲围、新中轴海珠片区、火车站片区、环五山创新策源区实现首开区动工建设。积极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在13个城中村改造项目中试点使用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购买存量商品房用作安置房。2024年城中村改造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35亿元,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二是全力推动老旧小区改造焕新升级。我市关于盘活闲置房屋、拓展小区维护管理资金渠道的两项经验做法入选全国老旧小区改造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探索“原拆原建”危旧房改造新模式,出台《广州市城镇危旧房改造实施办法(试行)》和工作指引,正推进25个试点项目,花都区集群街2号居民楼成为全省首例多业主筹资的危旧房拆危建新项目。打造老旧小区成片连片高质量品质提升示范区,14个片区已开工建设。2024年推进老旧小区改造项目523个,惠及19.53万户家庭,62.5万居民。
三是切实做好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加强历史建筑保护与修缮,印发《广州市传统风貌建筑日常维护与修缮资金补助办法》《广州市历史文化核心保护范围内建筑物构筑物修缮监督管理办法》《广州市历史建筑修缮补助办法》等政策。11处历史建筑纳入年度修缮计划,小虎岛人民公社、霍芝庭公馆、蟠龙西新巷1号等项目顺利完工。推动恩宁片区、陈家祠、新河浦等重点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
(三)统筹推进城乡建设。
一是攻城拔寨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进入建设移交高峰期,T3航站楼封顶,第四跑道通过运行前检查具备投产条件,15个安置区项目安置房封顶365栋、移交75栋。金融城起步区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南站地下空间项目已竣工验收,琶洲西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加快重要援建项目建设,援建梅州“广州小镇”23栋塔楼提前竣工交付入住,得到省市领导肯定和受灾群众认可。
二是持续完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稳步推进住建领域“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我市39个旅居类项目纳入住建部正式项目清单,储备具有隔离功能的房源约1.3万间。加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运营管理,印发我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实施意见、运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市级四个地下综合管廊廊体已全部通过验收并正式转入运营期。推进管线入廊和收费工作,目前已有电力、通信、供水共167公里管线入廊,有效发挥综合管廊社会效益。协调推动电网建设,完成电力建设投资119亿元,提升大湾区电力保障能力。加强地下管线保护,推进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系统与道路开挖联动管理,全年管线破坏数量同比下降14%。
三是加快推进城市品质提升工作。统筹推进十五届全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23个场馆升级改造,20个场馆改造全面完成,其中6个场馆提前3个月完成验收移交。以“活力湾区、新彩广州”为目标,实施295个城市品质提升项目,推动新中轴、珠江两岸、大学城等重点片区优化建设。持续推进路灯节能改造工作。成功举办2024年广州国际灯光节。
四是以头号工程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完成全市34个乡镇建设规划编制,全省率先实现规划编制全覆盖。推进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持续推动26个典型镇培育工作,选树6个中心镇按照小城市标准规划建设。开展71条美丽乡村提升创建工作。推动从化区省级农房试点建设,探索以“光伏+风貌”模式改造农房外立面和第五立面,打造农房风貌品质提升样板。推动建筑企业与乡镇结对帮扶,确定帮扶项目340个,帮扶金额达6.5亿元,居全省前列。
(四)加快建筑行业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
一是加快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2024年,我市建筑业总产值创历史新高,达8816.9亿元,同比增速7.5%。新开工装配式建筑比例达49.27%,提前超额完成省下达的目标。实施我市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五年行动计划,组织编制新型建筑工业化系列标准,落地罗冲围湾区新岸项目等一批试点模块化建造项目。智能建造试点工作获住建部通报表扬。试点探索港澳建筑企业及专业人士在穗开业执业解决路径。成功承办2024内地与香港建筑论坛。按照“两新”工作要求,开展家装厨卫“焕新”活动,累计支付补贴16.09亿元。
二是加快“数字住建”整体布局规划。全面推进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建设,完成基于CIM的七大领域21大类应用场景拓展,建成智慧琶洲综合应用示范平台。发展智能安居数字住房,番禺区“数字家庭”建设试点被评为完成等级试点地区(最高等级)。试运行房屋建筑单体赋码系统,通过“项目代码+单体编码”模式,逐步打通房屋建筑全生命周期审批监管数据链条。加快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新城建”联动赋能城市更新,重点打造‘新城建’十大标杆应用场景。完成“新城建”产业与应用示范基地建设阶段性工作任务,持续推进20个“新城建”重点示范项目建设。积极推动南沙未来城市综合实证试点。
三是推动住建领域绿色发展。实施《广州市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出台资金支持、容积率奖励等一揽子激励措施。2024年新开工民用绿色建筑2136万平方米,高星级占比达72%。全市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695.6万平方米,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和零能耗建筑达49.41万平方米。从化、花都两个省级试点区提前完成“光伏+建筑”试点任务。
四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告知承诺制审批与信用监管联动管理,我市“办理建筑许可”指标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估中连续3年排名第一。出台全国首个涵盖建设工程保险险种的《建设工程保障风险管理服务规范》,全市累计投保项目204个。优化企业资质审批流程,开设惠企利民服务窗口。
(五)统筹发展和安全。
一是持续完善房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推进《广州市房屋使用安全管理条例》立法工作。深入整治自建房安全隐患,按时完成省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开展房屋安全保险试点工作,加大重要建筑玻璃幕墙巡查力度。提升应急抢险能力,做好汛期、台风等期间应急值守工作。
二是推动工程建设领域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可控。实施全过程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印发《广州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管理办法》。深入推进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和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2024年全市住建领域没有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开展工程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构建新建住宅工程“保险+服务”体系,创新开展住宅工程质量业主查验。
三是统筹推进融合监管。实现全市住建系统监管“一盘棋”,建立以CIM为基础的建筑工程监管一体化平台和融合监督系统。出台全国首个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诚信管理规范性文件,积极破解既有建筑消防审批难题。主动服务重大项目人防建设,加强人防工程维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