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M论文 │ 长沙市:夯实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
来源丨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24.17
发布丨 CIM小编
本文字数:1580
阅读时间:2分钟
长沙市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依托长沙市新型智慧城市和“双智”试点工程成果而建设,旨在构建数字孪生城市的数据底座,形成全要素全覆盖的统一城市信息模型数据底图。
作为全国“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城市”的长沙,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设是必选任务之一。长沙市高度重视CIM平台建设,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为重要引擎,为CIM平台夯实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将CIM平台打造成既能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全体系数据融合和业务协同的基础平台,又能为多领域构建多场景CIM+应用的业务平台,助力长沙市高质量、智慧化发展。
CIM平台作为表达和管理城市三维空间的基础平台,是城市建设基础性关键性的信息基础设施,取得了“1+1+1+5”建设成果,即建立一套CIM标准规范、汇聚一张CIM数字底图、搭建一个CIM基础服务平台、打造五个CIM+智慧应用,为新城建试点和“一脑赋能、数惠全城”提供有力支撑。
遵循国家、省、市及行业的标准规范技术参考模型,结合长沙市实际需要,明确CIM数据分类分级、汇聚、加工、入库、更新与共享、应用推广等相关要求,出台5本CIM标准规范,为长沙市CIM基础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清晰了方向、提供了示范。
采用国家CGCS2000空间坐标系和1985高程系统,按照全市建成区不同情况,设定不同精度标准,接入行政区划、数字正射影像、倾斜三维、矢量电子地图、地理实体、动态水域、道路路网模型、地质体三维模型、兴趣点、宏观经济等各类数据,构建全市CIM数字底图。
基于CIM数字底图,建设核心引擎、数据汇聚与管理系统、数据查询与可视化系统、平台模拟分析系统、运行与服务系统、平台开发接口等功能模块,构建集成的CIM基础服务平台,提供数据汇聚与管理、数据查询和可视化、平台模拟与分析、平台运行与服务、平台开发接口五大能力,实现“数据服务化,应用服务化”,为全市各级各部门快速搭建CIM+应用提供数据资源、应用能力及开发服务支撑。
基于CIM基础服务平台,聚焦新城建任务,联动城市各领域构建多维场景,开发智慧工地、城市生命线、智能网联、智慧消防、城市体检等5个场景的CIM+智慧应用,助力长沙打造成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的韧性智慧示范城市。
在CIM平台建设过程中,长沙市立足本地实际,探索出一条具有长沙特色的项目建设新路径,呈现出许多特色亮点。
实施项目统筹集约建设形式,构建业务部门(长沙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主导应用需求、数据资源部门(长沙市数据局)综合计划统筹、国有公司(长沙数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集约建设运营,行业企业依法公平参与的建设运行新模式,从而避免全市共性资源重复投资,极大节约财政资金,进一步提升项目建设水平。
CIM平台按照长沙市的要素禀赋和实际需要,明确平台建设的出发点和关键问题,把握平台定位,实现与城市超脑等共性能力平台深度融合,强化数据资源和系统能力复用,超前布局,构建了长沙市统一、权威、精准的数字孪生数据底座,可有效支撑长沙市深入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打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CIM基础平台助力智慧城市建设的模式样板。
CIM平台聚焦城市地上地下、宏观微观、历史现在、室内室外、静态动态等多维度数据,从后台架构和底层逻辑出发,对跨部门、跨平台、跨系统、跨时段数据进行统筹归集,采用统一时空基准、统一格式标准、统一融合路径,建立了多来源、多格式、多种类、多时相数据治理机制,有效避免以往机械物理地将各个系统的数据堆集到一个库的弊端,达成了综合计算、统计分析、动态展示、辅助决策、数据共用的目标。